第1067章 喜欢就摸摸-《四合院:猎人开局,枪指贾张氏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远娃点点头:“嗯,跟小宝似的,一天一个样。”

    傻柱在后面喊:“明天修东屋,早点起!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!”远娃应着,心里甜滋滋的。

    (夜里,远娃躺在床上,听着媳妇给小宝讲故事,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,落在墙上的全家福上——那是今天刚拍的,院里的人都在,张奶奶坐在中间,他和媳妇站在两边,小宝和槐花坐在前面,傻柱搂着三大爷的肩膀,许大茂举着手机在旁边抢镜。)

    他忽然觉得,这三十年在外头挣的钱,住的高楼,都不如院里这盏灯,不如身边这些人。

    (第二天一早,装修师傅就来了,拿着尺子在东屋量来量去。远娃媳妇去超市上班,临走前叮嘱远娃:“刷漆选浅点的颜色,亮堂。”)

    傻柱搬着梯子帮忙拆旧窗户,三大爷蹲在旁边看:“这窗户框还能用,修修刷层漆,省点钱。”

    许大茂举着手机拍施工:“家人们看这旧屋改造!从破破烂烂到亮堂如新,就跟咱远娃哥的日子似的,越过越红火!”

    槐花和小宝蹲在院里玩积木,槐花说要搭个像超市一样的房子,小宝说要搭个比老槐树还高的塔。

    张奶奶坐在门口择菜,阳光照在她的白发上,像撒了层金粉。她时不时抬头看看东屋,又看看槐树苗,嘴角的笑意就没断过。

    远娃站在东屋门口,看着师傅铲掉墙上的旧报纸,露出里面的青砖,忽然觉得,生活就像这老墙,不管以前有多斑驳,只要肯用心打理,总能露出崭新的模样。

    他掏出手机,给深圳的朋友发消息:“不用寄零件了,我在这边找到活儿了,挺好的。”

    朋友很快回了个笑脸:“早就该回去了,家里多好。”

    远娃笑了,抬头看向院里,傻柱正踩着梯子拆窗户,三大爷在下面递螺丝,许大茂举着手机围着他们拍,槐花和小宝的笑声像银铃一样。

    阳光穿过槐树苗的嫩芽,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像撒了把星星。

    他知道,这东屋会修得亮亮堂堂的,超市的工作会干得顺顺当当的,槐树苗会慢慢长高,牵牛花会爬满篱笆,小宝和槐花会一天天长大,院里的日子,会像张奶奶熬的红枣粥,甜丝丝的,暖乎乎的,一直过下去。

    就像娘信里说的,院里的井,树上的鸟,还有这些热热闹闹的人,都在这儿,一直等着呢。

    东屋的墙皮铲到第三层时,远娃在砖缝里发现了半截铅笔头。笔杆是褪色的天蓝色,笔芯早就干硬了,却还能看清上面歪歪扭扭刻着个“远”字。他捏着那截铅笔头蹲在地上,忽然想起十岁那年,娘踩着板凳给他在墙上画身高线,他趁娘转身的功夫,偷偷用这铅笔在旁边刻了道更高的线,被娘笑着拍了后脑勺:“才几天没见长,倒学会造假了?”

    傻柱扛着新窗户框进来时,见他对着铅笔头发呆,打趣道:“捡着宝了?这破铅笔头能换糖吃不?”

    远娃把铅笔头揣进兜里,指尖摩挲着那道刻痕:“比糖金贵。”

    张奶奶端着水盆过来泼水除尘,看见墙上露出的旧报纸,忽然指着一角笑:“这不是1998年的晚报吗?上面还有我家老头子当年修路灯的照片呢。”报纸早就脆得一碰就碎,可那模糊的黑白影像里,穿工装的男人正踮脚拧灯泡,姿势跟傻柱此刻踩梯子的模样几乎重合。

    “那时候他总说,等路灯修好了,晚上咱院孩子就不用摸黑跑了。”张奶奶的声音轻下来,“后来他走那天,全院的路灯都亮着,跟星星似的。”

    远娃媳妇中午下班回来时,手里拎着袋面包,是超市临期打折买的。她分给槐花和小宝各一个,自己掰了半块,剩下的用保鲜膜包好递给张奶奶:“您尝尝,甜的。”

    张奶奶瞅着面包上的奶油花笑:“现在的孩子真享福,咱那时候,能啃口白面馒头就美得不行。”她忽然往远娃手里塞了个布包,“给,你娘当年给你做的肚兜,我给收着呢,上面的老虎头还挺精神。”

    布包磨得发亮,红绸子上绣的老虎头褪了色,可针脚依旧密实。远娃想起小时候总拽着肚兜上的老虎尾巴跑,娘总追在后面喊:“慢点,别把老虎头扯掉了!”

    装修师傅来的第三天,许大茂的直播突然火了。起因是他拍傻柱钉窗户时锤子砸到手指,傻柱疼得蹦起来骂娘,镜头晃得厉害,却意外拍到三大爷蹲在旁边数钉子:“刚才砸飞的是第七根,这盒里还剩五十八根,够不够钉完这扇窗?”

    评论区炸开了锅——

    “这大爷是人体计算器啊?”

    “砸到手还骂得这么有气势,大哥是条汉子!”

    “这院儿的日常也太真实了吧,比剧本好看一百倍!”

    许大茂举着手机追着傻柱拍:“家人们看,傻柱哥这手肿得跟馒头似的,还嘴硬说没事!”

    傻柱瞪他:“滚!再拍我把你手机扔茅房里!”可转头看见远娃媳妇递来的红花油,又嘟囔道,“轻点抹,别跟抹水泥似的。”

    远娃媳妇笑着蘸了点油给他揉:“当年我弟打篮球崴了脚,我就是这么给他揉好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还有弟弟?”远娃正给师傅递钉子,忽然抬头问。

    “嗯,比小宝还小两岁,在老家上学呢。”她手上的力道轻了些,“等攒够钱,就接他来这儿读初中。”

    三大爷立刻凑过来:“我给你算笔账,转学手续费大概两千,租房加学费,一年至少一万五,你俩工资加起来……”

    “三大爷!”远娃赶紧打断他,“吃饭呢,不算这个。”

    三大爷悻悻地抿了口酒:“我这是未雨绸缪。”

    夜里,远娃媳妇翻出个旧相册,指着泛黄的照片给远娃看:“这是我弟,去年拍的,长得跟豆芽菜似的,总说想来北京看天安门。”

    照片上的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,站在田埂上,身后是大片的麦子地。远娃摸着照片边缘:“等东屋收拾好,就接他来住,咱仨挤挤也能睡。”

    “那咋行?”她推了他一把,“得让孩子住得舒坦。”

    远娃忽然想起白天三大爷的话,闷声说:“我明天去问问傻柱,他工地缺不缺临时工,我下班去扛水泥。”

    傻柱的工地在城郊,远娃每天下班骑车过去,能赶得上卸最后一车砖。六月的天,太阳落了山还跟个大火炉似的,他扛着砖往楼上跑,汗水顺着下巴滴在楼梯上,摔成八瓣。

    傻柱在旁边递水:“悠着点,别跟钱有仇似的。”

    “没事,我年轻。”远娃抹了把脸,砖灰混着汗水流进眼里,涩得他睁不开。

    第一天下工,他攥着挣来的八十块钱,买了串糖葫芦给小宝,自己啃着干馒头往回走。路过胡同口的修鞋摊,看见张奶奶正给摊主讲价:“就补这鞋跟,五块行不?我这退休金……”

    “张奶奶!”远娃喊了一声,把钱塞给修鞋师傅,“给您补好点,记我账上。”

    张奶奶急了:“你这孩子,刚挣的钱……”

    “没事,我明天还来。”远娃笑着扶她往回走,“您鞋坏了,咋不跟我说?”

    “我这不是怕麻烦你嘛。”张奶奶拍着他的胳膊,“傻柱都跟我说了,你在工地扛砖,累坏了吧?”
    第(2/3)页